一、
小學科學實驗箱教師和學生一起搜集實驗材料
雖然我們有實驗儀器,但不是什么都有,我們要根據教學所需,準備多種多樣而且有結構的材料,才能更好地進行實驗教學。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資源和力量,在每上一個單元前,教師開出一張材料清單,讓學生提前去收集。學生無法準備的材料則由教師收集。
通過這兩種途徑準備的材料全部匯集起來,設立“材料超市”,隨著學習的深入,“超市”內的材料越來越豐富,對學生的探究學習有很大的幫助。 如《觀察土壤》一課的活動2找出土壤中的沙和粘土,我讓學生想辦法把沙和粘土分開的辦法,學生說出辦法后我讓學生到“材料超市”自選材料,按照自己的方法來設計和進行實驗。再如上《電磁鐵》一課時,我先向學生講解制作電磁鐵所要用到的材料,然后讓學生到“材料超市”找來有絕緣層的導線、鐵釘、電池和大頭針,讓學生按照課本介紹進行制作電磁鐵。由于有了可做實驗的材料,學生就能“真刀實槍”地做科學,課堂不再是以往的教師講,學生聽的課堂,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、動腦進行實驗后,就能自己獲得知識,比教師講,學生聽的效果好上十倍
二、實驗實施要小組合作化
科學實驗教學倡導合作性學習方式,由于學生之間存在知識、習慣、心理、能力等方面的差異,因此應合理搭配,將學生分組,讓實驗能力強的學生得到更大進步,使實驗能力相對弱的同學,得到及時的輔導和幫助,獲得鍛煉與提高。例如在研究“導體與絕緣體”實驗中,我分好小組后,讓各小組到設立和準備的“材料超市”選擇感興趣的材料,到組裝好的電路中檢測哪些物體能導電,哪些不能導電,每個小組內材料員、操作員、記錄員、匯報員等都分工合作,安排得井然有序,激發了學生協調完成任務的積極性。